小貓咪麗麗,早前被兇徒用利器斬去後腳,近日完成手術後,在鏡頭面前「世紀一站」,展示動物頑強生命力。
時評
【圖片故事】回歸十六年,七一大遊行
2003年,那一年我14歲。當年的7月1日,我從中午一直開著電視,看到一片又一片黑壓壓、似是永無止境的人海,我才知道什麼是公民抗命。2003年,香港人面對過沙士、多年來經濟不景氣,政府官員執政無能的折騰,整個社會已經是怨氣充天。七一之前大、小媒體都預言著回歸日遊行將會是歷史性的,而我卻沒有想過是破紀錄的50萬人。每個遊行的人士,頂著35度的高溫,向整個香港政府說不。而我更沒有想過,那50萬人是能夠改變整個香港的發展軌跡。
新界東北的人與事 - 馬寶寶社區農場
粉嶺馬屎埔村,從前是一條相當具規模的農村,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,全盛時期曾經有700百戶村民從事務農工作,但現在香港農業息微,村內就只剩下百多戶村民,且大多數都是老人家。因為香港住屋問題急需解決,要覓地建屋,香港政府決定發現新界東北部的大量鄉村土地,才知道馬屎埔村已早早被大地產商「落釘」,超過八成土地已經落入財閥手中,只要政府決定實行東北發展計劃,單單只是賠償土地已經是天文數字,還未計日後建樓後的利潤。
官塘裕民坊凌記書店 – 官塘重建前的最後歲月
官塘裕民坊被納入了市區重建項目,自數年前起,當地的居民、商店甚至是街道旁邊的小巴總站,都也陸續遷出。剩下來的,一是財雄勢力的大集團分店,一是市區重建局的臨時辦公室,一是負隅頑抗的「釘子戶」。就在裕民坊輔仁大廈門外,我們訪問到凌記書店。